這篇文章是我在職訓班時寫來釐清這堆術語的,稍微更新了比較理解的部份(前端),但到了現在我也還在更了解他們中(後端和網路的部份),有錯誤的部份還請不吝指教。
文中資料來自以下兩篇The Odin Project的主題,或由其中導向的網頁提供:
Introduction to the back end Introduction to frameworks 要開發一個網站,你需要選擇伺服器、資料庫、程式語言、框架及前端工具,這些開發技術一個個堆起來,被稱為堆疊(stack)1
這篇文章的末段有提到幾個知名網站使用的軟體堆疊。
前端 Front end 前端,又稱client-side1,通常是指應用HTML標識(markup), CSS演示(presentation), JavaScript編程(scripting)。
JavaScript有很多函式庫(library)可用,如jQuery,React(他寫自己是library)以及框架,如Angular, Vue等,幫助簡化及快速開發1。基本上,可以把框架想成有制定使用慣例的函式庫,選擇某個框架意味著要使用對應的框架生態圈,比如狀態管理(處理資料流),Vue的話就會用Vuex或Pinia,React的話可能是Context或Redux。
這篇文章提供了前端與後端的比較。
後端 Back end 後端,又稱server-side1;指運作在server端的應用,由於脫離了使用者瀏覽器相容性的限制,有大量的程式語言被應用在這塊。
主流的語言有:PHP, ASP.NET(C#), Ruby, Python, Node.js2和Java, Go等。
這些語言又延伸出對應的框架(framework)來幫助開發者們實踐功能,如Ruby on Rails, Laravel(PHP), Django(Python)…等。
普遍被提到的WordPress,就是一個將前端及後端整合起來的開源(open source)框架,建立在安裝了PHP的資料庫(database),並允許設計者透過CSS, jQuery及JavaSript。3
什麼是後端開發 翻譯自TechTerms – Backend
以程式術語來說,後端是數據訪問層(data access layer),前端是(presentation layer)表現層。
後端的運作流程大致如:
處理網頁送來的要求(request) 執行語法(PHP, ASP, JSP, etc.)來產生HTML 使用SQL查詢(queries)—某個特定主題(article),然後訪問(accessing)該主題在資料庫中的資料。 儲存並更新資料庫 加密或解密資料 處理檔案上傳與下載 透過JavaScript運算使用者輸入的資訊 後端包括哪些部分及各部分的名稱 參考自Codecademy的這篇文章 – Back-End Web Architecture:
客戶端(clients):任何發送要求給後端的東西 伺服器(server):接收需求的電腦 應用(app):運行在伺服器上,接收要求,從資料庫取回資訊並送出回應(response) 資料庫(database):組織及保管資料 前面提到的這篇文章前段也有把client side, server side的軟體堆疊做成圖片幫助理解。...